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藥劑部 黃詠昕藥師
接種疫苗除了保護自己,也能保護他人,尤其是可以間接保護缺乏免疫力的易感染者(表1),這也是嬰幼兒及兒童預防重大傳染病後遺症最有效的方法。自1948年起,由於我國衛生單位陸續推動各項預防接種(表2),多種疾病的罹患率及死亡率均已急速下降,對保障國民健康發揮了極大效益。
根據是否保留病原體的活性成分,疫苗可分為細菌性疫苗與病毒性疫苗(表3)。活性減毒疫苗在減毒但保留活性的狀態下注入人體,可引起免疫反應,類似輕微的感染,通常只需1劑便能免疫;非活性疫苗較易製備,但需反覆注射才會達到預期的效果。(表4)。
我國兒童常規注射的疫苗
我國兒童常規疫苗(圖1)接種相關注意事項如下:
卡介苗
主要預防結核病,雖不能預防原發性感染,但對於抑制結核菌的散布相當有效。可與其他疫苗同時接種,但之後與其他活性疫苗的接種應間隔4週,口服活性疫苗則不在此限。
接種2-3週內,注射部位會出現紅色突起膿包,伴有輕微痛癢感,約1個月後會變成膿泡,勿擠壓,保持乾燥即可。待2-3個月後,傷口會癒合並留下微紅的卡介苗疤。
B型肝炎疫苗
新生兒的感染途徑主要以母體垂直感染為主,B肝疫苗接種工作推動20多年來,我國幼童的B肝帶原率已自10.5%下降至0.8%。由於高傳染性帶原者的傳染機率高達70-90%,產婦若為高傳染性帶原者,寶寶出生24小時內應儘速注射免疫球蛋白與疫苗,時間不需錯開,可在不同部位同時接種。寶寶完成接種後,仍有可能成為慢性帶原者,應繼續追蹤。
五合一疫苗
可預防的疾病包括白喉、破傷風、百日咳、小兒麻痺、b型嗜血桿菌。嬰幼兒以往為此接種不同疫苗,需挨好多針,五合一疫苗可畢其功於一役。
百日咳為急性呼吸道細菌感染,會引起持久的陣發性咳嗽並影響呼吸與進食。過去是出生2個月以上的孩子易被感染,多為托嬰處或幼稚園發生的群聚感染,但在全面接種疫苗後,主要感染族群已轉變為2個月以下的新生兒及老人,故建議臨產婦女及家中參與照顧者自費施打追補疫苗,以保護家中新生兒。
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
可預防肺炎、繼發性中耳炎。嚴重的中耳炎可能導致暫時性或永久的聽力喪失,若在語言發展階段損傷聽力,可能造成語言、人際關係不良等問題。
水痘疫苗
水痘好發於冬末春初,是一種透過飛沫造成間接或接觸傳染的高傳染力疾病。一旦罹患,寶寶會搔癢難耐,若抓破水泡還可能導致細菌感染或留下疤痕。注射水痘疫苗後的6週內,不要使用含有水楊酸的藥品,以防發生雷氏症候群(Reye's Syndrome)。
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
病人在傳染期(出疹前後4天)應接受居家或住院隔離治療,並積極尋找出疹前後4天的接觸者。接觸麻疹病人後的72小時內接種MMR疫苗或6天內注射免疫球蛋白,尚有可能預防感染麻疹。臺灣自1978年全面接種MMR疫苗後,幾乎沒有發生過本土病例。
日本腦炎疫苗
大約在接種後的第28天達到保護效力,幾乎所有兒童(97.5%)於接種3年後仍能預防日本腦炎的侵犯。接種後最常見的反應為注射部位疼痛、壓痛及有紅斑。
流感疫苗
流感病毒每年年底至隔年3月在世界各地傳播,引起規模不一的流行。流感病毒傳染力強,易經飛沫傳染。每年流行的病毒型別不一定相同,須每年按時接種。
建議自費接種的3種疫苗
多種自費疫苗能給寶寶健康更周全的防護,建議家長帶孩子到醫療院所接種,成長階段會更加安心。目前適用於兒童的自費疫苗,包括A型肝炎疫苗、2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口服輪狀病毒疫苗。
2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
適用於2歲以上的孩子,2歲以下不適用。此疫苗含有23種菌株莢膜,至少能涵蓋90%會引發肺炎的菌種。
A型肝炎疫苗
中國大陸和東南亞許多地區仍盛行A型肝炎,若知道自己有接觸到A肝病毒的風險,可同時於不同部位注射A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免疫效力能維持約20年。
口服輪狀病毒疫苗
出生3個月至2歲的嬰幼兒最易感染輪狀病毒,症狀也會比較嚴重,常出現水瀉及電解質失衡的現象。口服輪狀病毒疫苗有兩種劑型,感染防護力均可達到9成以上。
疫苗接種的常見問題
Q 疫苗接種後發燒,要吃退燒藥嗎?
孩子在接種後可能會輕微發燒,只要體溫沒超過38-39℃便不需要吃退燒藥,休息1-2天就會恢復正常。發燒的生理反應可促進人體免疫,研究顯示,注射疫苗後服用退燒藥,會降低疫苗的抗體反應。
Q 對蛋過敏的人,能不能接種?
過敏的常見表現是皮膚疹與搔癢,曾吃蛋而發生蕁麻疹者,仍可由熟悉處理過敏症狀的醫護人員幫忙接種,觀察30分鐘後,無不適症狀再離開。但是,如果對蛋有引發「致命性過敏」風險者,例如曾因吃蛋而產生血管水腫、呼吸困難等症狀,使用腎上腺素治療或接受其他緊急醫療處置者,則不建議接種。
含「蛋」的疫苗為流感疫苗、麻疹疫苗等,由於每年都會面臨施打流感疫苗的問題,而多數兒童在3歲後會逐漸適應蛋的成分,所以建議家長帶孩子到免疫科確認過敏原及嚴重程度,以便安心地按時接種。
Q 延遲或忘了接種,怎麼辦?
請盡量依時程接種,才能達到最好的免疫效果。如果只是慢了2、3週,儘快補打即可;但若延遲了好幾年,就應評估是否需要重新接種。若有以下情況,活性疫苗需延遲接種,以免影響免疫效果:
- 注射免疫球蛋白後,應間隔3個月再接種。
- 輸血後,應間隔6個月再接種。
- 曾注射血漿、血小板製品或高劑量免疫球蛋白治療者,應間隔11個月再接種。
- 使用高劑量全身性類固醇14天以上者,療程結束後應間隔1個月,待免疫力恢復再接種。
小孩常因感冒或拉肚子而延遲接種,如果一直生病更可能拖上好幾個月。其實沒有發燒的輕微感冒,或在感冒後期症狀較不嚴重時,均可在經過醫師評估後按時接種。
提升保護力的疫苗也有副作用,多為發燒、注射部位腫痛、有膿包、甚至具過敏風險等,若症狀超出預期或在接種疫苗後有任何疑問,都應尋求專業的兒科醫師意見,藥品問題可詢問藥師。
資料來源 : 中國醫訊第18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