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 侯雅苓營養師
「營養師,我不喜歡喝沒味道的水,我都把茶當水喝。喝茶還可以抗癌,對吧!」
「我都喝無糖的茶喔,應該可以吧?」的確很多民眾都有這樣的想法。
盛夏的氣溫高到一出門就要融化,沿路隨手可得的茶、飲料和號稱黃金比例的搖搖杯,不管有糖無糖,事實是,用來代酒是可以的,但若長期以茶代水,恐怕健康會出現問題。
喝茶喝咖啡,1天不宜超過600 ml
茶,尤其大家熟知的綠茶中,茶多酚是重要的活性物質,許多研究也已證實它是促進健康的最主要因子,有預防癌症及消脂瘦身的功能,然而茶葉中所含的茶鹼、咖啡因、植酸等成分,對身體的影響甚大。
茶汁中最多的是「茶鹼」,結構與咖啡因很像,具有擴張血管及利尿的作用,有研究指出,茶鹼干擾人進入睡眠狀態的能力比咖啡因還強。茶葉中所含的植酸,則會抑制鈣質及鐵質吸收,影響營養素在身體的吸收率。
很多人除了茶以外,早上還習慣來杯咖啡提神,殊不知在茶鹼及咖啡因的雙重利尿作用之下,有可能讓你一整天的淨水量變成「負」的喔!
身體細胞在缺水情況下是無法正常運作的,對於高血糖、高血脂的病人來說,缺水會使得血液更加濃稠,對心臟、腎臟造成更沈重的負荷。一般建議,茶及咖啡的飲用量1天最好不要超過600ml。
建議飲水量,每天每公斤體重30-40 ml
水就不一樣了!水被列為6大類食物中的一項,足以表示它的重要絲毫不亞於每日每餐所攝取的其他食物。水是人體必需的成分,人體60-70%都是水,身體足夠的水可以促進全身循環、維持血液及體液不會過於濃稠,有利於排除身體的水溶性毒素,是最經濟有效的「排毒」利器。
但,水喝越多越好嗎?其實也不是,健康的提升絕非靠單一食物。每日建議飲水量為每公斤體重30-40 ml,以體重60公斤的健康人為例,每日至少要飲水1800-2400 ml。
建議飲水量也需視身體情況來微調,例如體虛者、老年人、重病患者、心臟或腎臟疾病患者,都要避免攝取過多水分,以免病情雪上加霜。
喝水喝得對,可以讓你更健康
以下提供健康飲水的方法:
- 一起床就喝水,可改善便祕,幫助排除夜間積留在體內的毒素。
- 上班族可找1個容量1000ml的瓶罐,每天上班時、午休時,裝水放在桌上,規定自己每天喝2瓶。
- 如果覺得不渴或喝不下,原因常是身體排水量不夠。簡單來說,舊水不出,新水就很難持續裝入。其實,身體排水主要靠皮膚流汗,再來才是排尿,但上班族普遍運動量不足,導致流汗量不夠多。 因此,一定要想辦法流汗,平常多做有氧運動或做三溫暖等,這些活動都能幫助體內排出大量水分。
- 大口喝水等於沒喝,切記要小口喝。不管是不是在大量流汗之後,只要喝水,都要小口小口的喝,因為一次灌下太多水,腎臟收到進水太多的訊號,便會加快排尿的速度,反而讓喝下去的水立刻流失,沒有足夠時間送到身體各處。
- 避免喝市售的瓶裝水,只要是瓶裝飲料,開封後都很容易長細菌,最好的方式還是自己帶水壺。
- 入夜後,身體循環趨緩,可減少水分攝取,睡前1小時內最好別再喝水。
飲品取代水,飲用時注意事項
最後針對常見用來取代水的飲品,飲用時應注意事項,提供大家參考。
▎檸檬水
除了檸檬水以外,國外最近流行自製水果水,把五顏六色的水果和香草丟進開水裡放置冰箱一晚後飲用,除了無糖零熱量,還宣稱兼具減重排毒的功效。
事實上這麼喝, 喝進去的營養素不多。因為水果中的纖維以及脂溶性的維生素A不溶於水,只有水溶性營養素如維生素C、B群和植化素、花青素等會釋放到水中,但水果只浸泡沒有擠壓出汁,釋出成分很少,且目前缺乏實驗證明浸泡水果的營養素溶出率。
若想達到減重或排毒的效果,不如直接吃水果來攝取完整的營養素。
就喝水的立場來說,水果水沒什麼不好,切片水果不接觸空氣而是浸泡水中,也能減緩氧化速度。只要注意水果的酸度,避免刺激胃酸過度分泌即可。
▎蜂蜜水
蜂蜜水最為人所知的作用就是潤腸道、 通便排毒。每天早晨喝1杯蜂蜜水,養成習慣,不僅潤腸通便,還能快速消除疲勞與飢餓感。
需要注意的是,蜂蜜是小分子的糖,可以直接被人體吸收,如果一次吃進大量蜂蜜,會使血糖快速上升,空腹飲用也會刺激胃酸分泌,長時間過量食用,則易導致血糖、血脂異常及體重增加、腸道潰瘍。因此不建議用蜂蜜水全部取代一日飲水。
▎機能水(電解水、鹼性離子水…)
電解水是透過電極分解出來的水,分解後會產生酸性水與鹼性水。
一般用於飲用並被認為有益健康的是鹼性離子水,常被強調有消除自由基的功能,或是可以改善體質甚至多種疾病。但此一說法目前並無人體實驗證實,而人體血液的酸鹼值是恆定的,唯有生理代謝有特殊異常,才會影響血液酸鹼度,若補充過多鹼性水,會帶給腎臟額外的負擔。
此外,電解水及鹼性水若與空氣接觸,酸鹼度會逐漸下降,而不再是所標示的鹼性。所以機能水無須過度補充,也不可取代 一日飲水。
智慧型手機也能提醒你喝水喔!
拜科技之賜,現在喝水也有提醒工具。智慧型手機可下載許多程式,包括設定每日飲水量,並規劃每日飲水的進度,設定提醒鬧鐘(上圖)。忙碌的大家,別再忘了喝水喔!
資料來源 : 中國醫訊第15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