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醫療新聞
拯救23週660公克早產兒 兒童醫院是孩子的第二個家
2020/11/911月17日是世界早產兒日,在出生率年年降低的台灣,仍高達10%是早產兒,許多家庭正面臨需要長期安胎以及早產兒照顧的現實問題,早產兒醫護團隊協助父母照護孩子健康長大,讓兒童醫院成為孩子的第二個家。
越南壹歲男嬰 雙側支氣管狹窄 呼吸困難 跨海治癒 歡喜返家
2020/9/26國內獨創兒童氣管鏡檢查治療中心,宋文舉副院長以軟式氣管鏡治療氣管軟化狹窄症,創傷小免傳統開刀,疫情期間,治療越南重症病童小軍軍。
避免孩子過敏 家長應該怎麼做?
2020/4/13兒童過敏疾病的進展就像是一首過敏進行曲,在成長道路上,持續不斷的演奏著。其進程是從出生後早期的異位性皮膚炎開始,通常見於出生後的2-3個月,大約1歲時達到高峰,與食物過敏的發生有相當的一致性,但6成孩童到了1歲左右,症狀會減緩或消失。
越南八個月大男嬰氣管嚴重狹窄瀕危 跨海治癒歡喜返家 | 兒童胸腔重症團隊以軟式氣管鏡治療 創傷小 安全簡便
2019/12/18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宋文舉副院長帶領「胸腔重症團隊」,以「軟式氣管鏡」檢查暨治療許多先天氣道異常、呼吸困難、呼吸衰竭、無法脫離氣管插管及呼吸器的病童,效果優異,曾發表多篇醫學文章,國際知名
嬰幼兒氣喘難診斷 寶寶有異狀莫輕忽
2019/3/13小兒氣喘是兒科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也是造成兒童急診、住院和缺課的主因。要診斷嬰幼兒氣喘,比成人氣喘更為困難,其處置方法也與成人氣喘不同。2歲以下嬰幼兒初次發生氣喘
嬰兒不到一歲就出現慣用手 原來是腦部腫瘤惹的禍
2019/2/27周宜卿主任說明,一歲以前的寶寶,左右腦的功能尚未分化,故左右手也尚未分工;所以這個階段的寶寶經常是用雙手來拿奶瓶,用雙手雙腳來爬行。
保護小寶貝 疫苗當先鋒
2019/1/23接種疫苗除了保護自己,也能保護他人,尤其是可以間接保護缺乏免疫力的易感染者,這也是嬰幼兒及兒童預防重大傳染病後遺症最有效的方法。自1948年起,我國衛生單位陸續推動各項預防接種,多種疾病的罹患率及死亡率均已急速下降,對保障國民健康發揮了極大效益。
安全的睡眠環境 您幫寶寶盤點了嗎?
2019/1/21每隔一段時間,國內外總會出現因家長等照護者的疏忽,讓嬰兒在不當的睡眠環境下致死的傷心案例發生。國民健康署呼籲,務必要讓1歲以下的寶寶「仰睡」,並提供安全的睡眠環境,避免寶寶因無力移除覆蓋其口鼻的障礙物而窒息。
寶寶出生時的頭血腫怎麼越來越紅? 小心併發骨髓炎腦膜炎
2018/12/24頭部的產瘤以及輕度頭皮血腫在剛出生的新生兒是很常見的,其造成的原因是新生兒出生時因頭部經由產道擠壓、合併使用真空吸引器輔助生產使得頭皮水腫或有輕微頭皮下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