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 兒童腸胃科 陳浚穠醫師
1歲大的小瑋(化名),去年冬天突然劇烈嘔吐和發高燒,被父母送來本院急診時,已有中度脫水和低血糖的現象,因此接受靜脈輸液,而後依然食慾不振,故安排住院。住院之初,他持續發燒與腹瀉,進食狀況也未改善,採驗糞便確定為輪狀病毒感染。詢問疫苗史發現,父母不曾帶他去接種口服輪狀病毒疫苗。治療4天後,小瑋痊癒出院。
引發急性腸胃炎的元兇
急性腸胃炎指的是胃、小腸、大腸的發炎,兒童的感染型急性腸胃炎,大多數為病毒感染所引起,但細菌或寄生蟲也是可能的病因。病毒性腸胃炎在臺灣一年四季皆有流行,最常見的病原體為輪狀病毒、諾羅病毒與腸道型腺病毒,這些病毒通常是以「糞便至口腔」的方式傳染,但有些病毒亦可由呼吸途徑傳播。
細菌性腸胃炎盛行於炎熱的夏季,最常見的就是沙門氏桿菌感染,其他還包括曲狀桿菌、大腸桿菌等。食物若被金黃色葡萄球菌汙染而產生毒素,也會引發嘔吐腹瀉,即一般所稱的「食物中毒」,食用者可能在數小時內就出現症狀。
嬰幼兒易被輪狀病毒感染
在這些病原體中,輪狀病毒不但是最常見也是最重要的感染源。臺灣兩歲以內的孩子罹患腸胃炎,近5成是被輪狀病毒感染,尤以6-24個月的嬰幼兒最易感染,症狀也較為嚴重。輪狀病毒胃腸炎的的好發季節是每年11月至隔年3月,主要症狀為嚴重腹瀉、高燒、嘔吐及伴有脫水現象,常需住院治療。
按估計,全球每年約有45萬名5歲以下兒童因感染輪狀病毒而死亡,雖然超過90%的死亡病例發生在開發中國家,但在已開發國家仍然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兒童健康問題。所幸自2006年輪狀病毒疫苗廣泛使用以來,相關疾病的流行及發病率均大幅降低。
解析兩種輪狀病毒疫苗
口服劑型
臺灣現有兩種合格上市的輪狀病毒疫苗,一種是「輪達停口服活性五價輪狀病毒疫苗」(RotaTeq),默沙東藥廠開發上市,需服用3劑;另一種是「羅特律輪狀病毒疫苗口服懸液劑」(Rotarix),葛蘭素藥廠製造,需服用2劑。兩者皆為口服劑型,需自費使用,醫療費用相近。
接種時程
輪達停(RotaTeq)是人牛重組的五價輪狀病毒,疫苗血清型包含G1、G2、G3、G4、P1A[8],分成3劑,每劑服用時間應間隔4-10週,第1劑最早可於寶寶出生後6-12週接種,第3劑最晚應於出生32週前完成接種。羅特律(Rotarix)是人類單價輪狀病毒,疫苗血清型為G1P8,共有2劑,兩劑服用時間至少要間隔4週,第1劑應於出生後6週接種,第2劑最晚應於出生24週前完成接種,但建議於16週之內完成。依照我國對兒童預防接種的建議,2劑的接種時程為孩子出生滿2個月、滿4個月;3劑的接種時程則為孩子出生滿2個月、滿4個月、滿6個月。
保護效果
雖然兩種疫苗的血清型不同,但對輪狀病毒腸胃炎的長期保護力都相當顯著,尤其是可以避免嚴重感染。有研究指出,孩子接種後到了5-7歲依然能預防嚴重感染而導致的住院。疫苗本身的副作用相當輕微,服用第1劑時偶有低度發燒或食慾不振等現象,之後就很少發生,且與大部分的疫苗皆可同時使用,不會影響彼此的免疫功能。
兩種疫苗不可交替施打
兩種輪狀病毒疫苗都是有效及安全的,不論哪一種劑型都可以接種,唯兩種疫苗製造的來源不同,所以只能從中選擇一種,不可交替使用。
腸胃炎的評估與治療原則
如果孩子罹患了腸胃炎,應如何評估與治療呢?第一步是先評估脫水狀況,因為嬰幼兒腹瀉時,大量的水分與電解質會從腸道流失,所以要注意有無嚴重脫水與電解質失衡。如果孩子反覆嘔吐及嚴重腹痛、長時間無法進食、糞便有明顯黏液或血絲(此時要考慮是不是細菌性腸炎)、有中重度以上脫水等症狀時,需要進行靜脈輸液甚至是考慮住院。
若僅為輕微的腸胃炎,有輕度脫水現象,可考慮使用口服葡萄糖電解質液來補充水分與電解質,一般建議選擇葡萄糖含量介於2-2.5%,鈉含量介於45-79 mmol/L的產品。市面上的運動飲料,糖分與滲透壓相對較高,鈉離子含量較低,不建議於急性腹瀉時使用。
病童營養補充的3個建議
針對病童營養的補充,有以下幾點建議:
● 及早餵食:食物對腸道有正面的影響,包括可加快腸道恢復、減少體液流失、增進腸胃功能等,但要避免給與含糖量高及高脂肪的食物。
● 持續哺餵母乳:原本就是吃母乳的嬰幼兒應持續哺餵母乳,可降低腸胃炎的風險與避免營養不足,腸道恢復也會比較快。
● 無乳糖配方奶粉:嬰幼兒得到急性腸胃炎時,腸道中的乳糖酶會被破壞,可能造成類似乳糖不耐症的情況,此時可考慮更改奶粉為無乳糖配方,但不建議長期使用。
資料來源 : 中國醫訊第18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