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 兒童腸胃科 陳德慶醫師
「小時候胖不是胖,長大自然就會瘦了。他想吃什麼就讓他吃,不要限制他那麼多。」
「小孩子就是要白白胖胖的才可愛啊!多吃一點有什麼關係。」
「吃多一點才有營養,胖一點又不會怎樣。」
以上對話你是否經常聽到,或者其實你也是這麼想呢?在以前物資缺乏的年代,小孩子養得胖才代表家裡經濟條件好,能提供兒童足夠的食物與營養,所以普遍都希望小孩多吃一點,長胖一點。然而現今大多數家庭都不缺吃的,高熱量食物隨手可得,再加上兒童活動及勞動的時間大幅減少,若家長的觀念仍停留在舊時代,極有可能養出小胖子。
體重,不能不計較
肥胖是21世紀全球最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肥胖的盛行率在各國及各年齡層都快速增加,也直接或間接導致了許多疾病盛行率的上升,特別是代謝症候群、糖尿病和心臟血管疾病。
根據臺灣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於2010年針對國中生的調查顯示,全國超過1/4的國中生過重或肥胖;而於2011年針對高中生的調查顯示,全國近1/3的高中生過重或肥胖,盛行率比國中生更高。這些體重超標的青少年長大後,有很高的機率會持續肥胖,然後發展出一系列肥胖相關的慢性病,造成公共衛生的巨大挑戰。
疾病,追著胖而來
千萬不要以為那些肥胖相關的疾病是大人的事,小時候胖一點沒有關係。已有許多研究證明,兒童肥胖會增加兒童時期及成年以後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脂肪肝、膽結石、骨折、氣喘、睡眠呼吸中止症及精神病等許多疾病的風險。但是,小胖子的人生也沒這麼悲觀,好消息是同樣有研究證明,只要他們的體重回復正常,將來罹患以上許多疾病的機率和從來沒胖過的人是一樣的。
導致肥胖的原因很多,無法改變的先天條件如體質和基因遺傳雖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但能夠努力扭轉的後天因素,例如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慣的影響力也是不容小覷。肥胖就和很多不良嗜好或慢性病一樣,預防勝於治療,一旦孩子的體重過重或更進一步變成肥胖時,並沒有簡單有效又快速的方法能減重;而當孩子年紀漸長,甚至長大成人後,要成功減重並維持不復胖,那就更加困難了。因此,為人父母及祖父母者必須意識到,你們在孩子小時候為其塑造的生活環境和建立的生活習慣,將對他們一生的體重和健康帶來重大影響。
減重,要下點功夫
有許多事情可以輕易地導致兒童肥胖,但要讓孩子維持正常體重則需要下點功夫。以下幾點(註)是目前已有研究證實或專家共識,可用於預防兒童肥胖的建議,雖然不容易做到,卻對全家人的健康都有幫助,有時甚至能促進親子關係。這些習慣越早建立越好,一旦孩子的體重超標,則需進行其他更積極的減重策略,或是尋求專業協助。
美國醫學會( A m e r i c a n M e d i c a l A s s o c i a t i o n , AMA)及美國兒科醫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AAP)針對所有健康而體重正常的兒童,預防肥胖的建議是:
- 限制看電視以及其他觀看螢幕(電動遊戲、電腦、平板電腦、手機⋯)的時間,每天最多2小時。
- 不在小孩睡覺的地方放置電視或螢幕設備。
- 每天吃早餐。
- 減少飲用含糖飲料。
- 限制外出餐廳用餐,尤其是速食店。
- 鼓勵父母親與小孩一起進餐、吃家常菜。
- 限制攝取大份量的食物及飲料。
- 每餐應食用適當份量的水果與蔬菜。
- 選擇高鈣、高纖飲食。
- 飲食的熱量要均衡。
- 限制攝取高熱量食物。
- 鼓勵每天從事中強度的體能活動至少60分鐘。
- 鼓勵完全母乳哺育6個月;添加副食品後,繼續母乳哺育至12個月以上。
醫師的叮嚀
肥胖不是病,但胖起來會要人命!當孩子的體重越重,年紀越大,要變瘦的困難度也越高,所以預防絕對勝於治療。為了孩子、孫子,甚至是他們的下一代(肥胖的父母容易養出肥胖的孩子)著想,從今天開始,請你陪著孩子一起來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吧!
註:摘自本院兒童胃腸科陳偉德教授於2013年發表於《台灣醫界》的論文:「肥胖兒童及青少年之篩檢與四階段積極減重計畫」
資料來源 : 中國醫訊第14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