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新冠自救手冊》推薦序:社會與兒童未來健康的重大課題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院長
英國牛津大學生化免疫博士
王志堯 院長
2020年在人類的歷史記錄上,新冠肺炎一定會留下特別且專屬的篇章。不只是因疫情造成大量病患死亡及恐慌,各國交通阻隔,封城與人與人之間的隔離,更重要的是人類才驚覺我們對世間最簡單的生物體、病毒竟是茫然無知。即使我們可以在疫情爆發後一個月內解出它的基因體組成,不到三個月內發展出新式的RNA或腺病毒載體的疫苗,不到一年的時間全球可以施打。
我們對於它的起源、變異株感染的器官系統、免疫反應都仍在摸索,尋求解答。更特別的是,我們從未看到也從未報導研究過,在一種病毒感染過後有如此多人那麼高的比例(3~5成)都有持續性病毒感染過後的後遺症,像是疲倦、運動後喘促、肌肉關節疼痛及難以集中注意力(腦霧),影響日常生活能力的症狀(後新冠症候群),甚至會超越3個月(長新冠)至半年或一年以上。
設想如果大人都會有這些後新冠和長新冠的後遺症,那麼不會說話、無法適當表達身體感受、甚至情緒,卻得到後新冠和長新冠的孩子,其家人及老師如何知道他們有後或長新冠的症狀呢?這便需要專門的醫護團隊作整合型的診療及日常照護了。
在2022年5月Omicron新冠疫情突破了社區感染的防線,不只每天有萬人確診的病例,也有近2成的病例是18歲以下的青少年及幼兒,他們與大人最大的不同—就是未曾接觸或未打過任何一劑的疫苗,雖然重症的比例不高,但根據國外的報導,有近3成未施打過疫苗的青少年及幼童會有後新冠與長新冠的後遺症。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有鑑於此,在2022年7月結合近10個次專科,包含兒童心臟、胸腔、腸胃、神經、血腫、感染、過敏免疫、內分泌及心智科,開辦兒童後新冠整合門診,並進行DISCOVER (diagnosis and support for covid children to enhance recovery at cmuch)照護追蹤計畫。我們發現這些有後新冠症狀的病童,不只有肌肉疼痛、活動力變差、運動後肺活量不足等身體器官影響的問題,也包括睡眠習慣改變、活動力與學習能力減弱的神經精神症狀。我個人在診間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母親帶著小學一年級的男生來後新冠門診就醫,因為媽媽發覺孩子在視訊課程結束後,仍然呆滯的望著平板好一段時間,而擔心小朋友確診後是否有腦霧的後遺症。其實這些症狀只是冰山的一角,就如同前面所說的,我們還不了解這隻新冠病毒對我們身體、生理、心理所造成的影響,因此,如何做長期的心理與生理復健也是影響我們社會及兒童未來健康的重大課題。
這本新書《長新冠自救手冊》是2020年由英國牛津大學全民健保署基金會及其開辦的長新冠整合門診的醫護人員及照護團隊,根據後新冠及長新冠病患照護及治療的經驗所彙集而成。這本書不只提供了後新冠病患常見的生理心理問題,也有很多具體可行的照護及自療方法,可供曾罹病及其家人參考施行,也因此幫助了數以百計的患者。我們希望這本自學照護手冊可以幫助我們當地的後新冠病人、幼童,並與醫護人員配合一起恢復健康。面對未知的恐懼最好的武器就是知識。我們從這次百年一見的大疫情了解到人類對大自然的無知使得我們付出慘痛的代價。虛心敬畏大自然及我們的生態環境才不會再次「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感謝大塊文化同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