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區兒少保護區域醫療整合中心
兒童神經科 張鈺孜醫師
身體的傷會好,心裡的傷呢?去年,一位國二學生被送到急診治療,通報後發現協助照顧孩子的親屬經常體罰孩子,甚至用鐵棍毆打,造成身上總有不明傷痕,該少年剛到安置機構時常常躲在棉被裡哭泣,卻只願意說:「就讓我這樣一個人吧」,轉介到中心後,為了讓孩子在熟悉的環境接受諮商,心理師不辭辛苦前往安置機構,希望藉由網絡彼此合作,重新建構少年的親屬及相關資源,經過一年多的團隊介入與心理諮商,少年逐漸走出失落:「我的一生過得很辛苦,但因為你們,現在我能感覺到一點點的幸福!」。
兒虐通報居高不下
108年衛生福利部統計兒少保護通報案有7萬多筆,創歷年最高,今年109年1月到6月已通報將近4萬筆,對於遭受疏忽以及虐待的兒少照護已是克不容緩。有鑑於嚴重兒虐事件發生時,政府的介入常難以挽回兒少的生命或健康,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於107年7月起承接衛生福利部「推動兒少保護區域醫療整合中心計畫」,近三年來奮力推動早期親職教育的介入,因為要預防兒少受虐,介入親職教育的過程是首要的關鍵任務。
早期介入親職教育才能預防兒虐
中區兒少保護區域醫療整合中心計畫的主持人張鈺孜醫師,談及今年一位10歲的孩子因為身上多處傷痕,在校學習狀態不佳、情緒問題被轉介到中心,母親對於孩子的管教相當無力,無法處理孩子的情緒,只能以體罰來管教孩子,評估後先安排孩子接受心理治療,並啟動親職協談服務;一個月後,母親再度因為管教過當半夜趕孩子出門,使得孩子必須被安置保護,家防中心與兒少保護醫療中心為整合家庭現有的服務資源,將母親的「強制親職教育」時數併入仍在服務中的「親職協談」內以延長會談時間,並減少重覆進行同質性會談,另請臨床心理師調整治療模式,改為共同親子互動治療,讓母親可直接在臨床心理師指導下學習親子互動技巧,使孩子與家長在系統中獲得最大利益。張鈺孜醫師強調中心推動「早期親職教育的介入」目的就是要早期發現風險,早期介入服務,以減少兒虐的發生。
醫師評估個案身心狀態並進行親職衛教(情境照非個案,公關室郭姵吟攝影)
結合網絡提供整合服務
結合醫師、社工師、臨床心理師、衛教師以及表達性藝術治療師和諮商心理師的兒少保團隊,隨時提供有需求的家庭相關衛教諮詢、親職協談,從提升家長親職知能,引導家長親子互動的技巧,到降低家長的親職壓力,最終是為了讓每一位孩子得享健康快樂的成長。
個案及家庭的處遇服務無法由一個人或一個單位滿足,必須緊密結合警政、社政、衛政、教育、司法等網絡間的團隊合作,以家庭為中心,針對個案及其家庭之不同議題,提供適切的整合服務,才能讓需要協助的孩子和家庭得到完善的幫助。除了強化前端風險因子之預防措施外,對於兒虐事件的判斷亦應建立更科學之專業機制,行政院「強化社會安全網計畫」推動區域級以上醫療院所建立兒少保護區域醫療整合中心,以整合醫院內醫療團隊,協助兒虐個案驗傷診療,提升區域內相關醫事人員之兒虐辨識與防治知能,使兒虐個案驗傷診療及後續追蹤更為完善。今天11月6日衛生福利部兒少保護區域醫療整合中心舉辦109年度兒少保護服務個案研討暨成果發表會,邀請臺中地方檢察署李毓珮主任檢察官、臺中市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侯淑茹主任以及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劉淑瓊副教授與談相關兒少受虐之傷勢辨識評估、安置個案之心理諮商介入與親職協談結合強制親職教育等議題。
張醫師代表兒童醫院頒發感謝狀致謝兩位主任檢察官蒞臨指導。
左至右:台灣苗栗地方檢察署黃嘉生主任檢察官、張鈺孜醫師、台灣台中地方檢察署李毓珮主任檢察官。(公關室 郭姵吟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