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 兒童發展及行為科
顧問 郭煌宗醫師 主任 林秀縵醫師
台灣近年經歷了921地震、八八風災與八仙塵爆等災難,這些慘痛的經驗長期衝擊著某些生命,研究顯示要讓創傷的預後達到理想狀態需要早期且持續的介入,以921學齡前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高風險兒童有85~87%的個案在第1至2年症狀改善,五年後其中的50%卻會復發或有惡化的結果。介入者若能區辨家庭原有功能的狀況給予個別化服務,並持續性的陪伴,是能有效幫助至少三分之一的受創者有力量有方法的站起來面對生活。身心的病痛有20-30%不是單科的醫療專家所能獨力處置,從跨專業的合作,進而能有個別化的全人服務已然漸見迫切,合併的身心狀態諸如:創傷後壓力症後群與兒童發展的早期療育皆是如此。
台中市教育局副局長蔡俊傑致詞(公關室 郭姵吟攝影)
兒童發展及行為科舉辦第一屆國際研討會-創傷與成長
第一屆兒童發展及行為國際研討會(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Child Development and Behavior: Ist ICCDB):”創傷與成長” ,聚焦在台灣社會面臨各類災難創傷時各專業的整合機制推動,10月24日特別邀請台中市教育局葉俊傑副局長以及台中市衛生局心理健康科黃敏惠科長蒞臨指導,由台灣大學心理所陳淑惠教授、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理事長陳質采醫師、高雄醫學大學謝碧玲副教授、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陳武宗副教授以及兒童發展與行為科顧問郭煌宗醫師擔任講師。
落實整合性跨專業的核心價值
林秀縵主任表示兒童發展及行為科每月舉行一次兒童發展跨專業會議,此項大型的跨專業會議會針對一位特定個案邀請數十位不同專科的專家參與評估及討論決策,包含神經科醫師、精神科醫師、社工師、藝術治療師、臨床心理師、心理諮商師等分別輪流扮演領導與協調者的角色給予個案不同立場看法的建議,有鑑於30年來我們觀察到的困境是給予個案的治療處方太淺層,無法滿足個別化差異,亦沒有考量其家庭現況或環境影響因子,造成全國雖然已經推廣跨專業的整合醫療數年,然而並未真正落實整合性跨專業的核心價值,「每當個案被多位專家包圍,家長收到的這些訊息常是雜亂的,其實是更加讓家長無所適從」,郭煌宗顧問有感而發地說。
兒童發展及行為科醫師與研討會講師合影留念
左至右:劉書岑醫師、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所陳淑惠教授、郭煌宗醫師、桃園療養院兒童精神科陳質采醫師、林秀縵醫師(公關室 郭姵吟攝影)
照顧孩子支持家屬
為了讓每一個專業談自己對孩子的看法之餘,也能主動跟其他專業進行有效地連結,郭煌宗醫師肯定第一屆兒童發展及行為國際研討會(ICCDB):”創傷與成長”邀請多方專家暢談以其專業角度來協助災變家庭的經驗,其目的有三:(1)倡導跨專業整合的理念,並實踐跨專業整合的理想目標;(2)創造跨專業互動與合作的平台,形成一個大家喜歡而經常參與的興趣團體;(3)為一個生命個體設計完整貫穿的專業內容,以達全人照顧的宗旨。在這樣的前提之下,兒童發展評估與治療的服務品質才能被大幅提升。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發展及行為科首先將有跨專業整合共識的專家凝聚在分享會中,透過互動建立彼此的信賴,再來制定明確的操作性定義,使診斷的標準作業流程更加順暢。林秀縵主任補充:「從郭煌宗顧問追蹤的921個案研究當中,我們有信心成為跨專業整合的推動者!特別是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孩童被診斷為發展遲緩的臨界邊緣,我們期待可以整合各專業,從而更周全的評估,最終在照顧孩子的同時也支持照顧其家人。」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發展及行為科創立於2004年,17年來該科室所設立的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已執行超過25,000件正式評估,服務超過70,000人,為台灣、亞洲乃至全球服務量龐大的兒童發展評估與治療單位。此次以兒童發展與行為科為名舉辦”創傷與成長”國際研討會,期待藉由這塊敲門磚,吸引救助災難事件的各領域專家進入跨專業的整合平台,為台灣高達6-8%人口有發展遲緩的孩子在成長與發展的困境中探照出一線曙光,整合出對孩子最有利的成長策略,使其從中得到最佳的發展成效。
學員熱烈回應(公關室 郭姵吟攝影)